新闻中心
南方日报 | “南粤楷模”张忠德:“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2/20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35年从医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的步伐既匆忙又缓慢。

2003年,为抢救命悬一线的急危重症“非典”患者,他冲上前插管、上呼吸机,不幸感染,险些丧命;2020年除夕夜,他只带一个随身小包就奔进开往武汉的高铁,香蕉和苹果成了他难忘的年夜饭;三年来,他连续14次出征,在全国多地抗疫中贡献中医智慧。

“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抱守着这样的承诺,他面对疫情争分夺秒,“抗疫如救火”。但作为中医医师,他讲究“慢工出细活”,坚持行医如行善,对每个病人都体贴备至,是病人心中亲切的德叔。

近日,张忠德获授“南粤楷模”称号。对患者、对医学,他怀着仁心、恒心、善心,凝结不变的始终是从医初心。

仁心:抗疫路上不停歇

2020年初驰援武汉抗疫,德叔写下了一本日记。日记里,他记录下了抵达首日的情景:“本应是热闹的年三十,武汉高铁站竟空无一人。”细雨斜飞,他感到身体上的寒冷蔓延到心里——这次疫情不简单。

次日一早6点多,他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查房,收集一手资料。这里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传染性强,病情演变极快。细致了解情况后,他心底沉重,意志却更为坚定。

当晚,张忠德在日记本里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医多年,每次逆行抗疫,是他从不忘的使命担当。作为中医急症学、传染病学两个学科带头人,他先后参与过“非典”、甲流、登革热、寨卡等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积累下许多经验。

年初二,张忠德被任命为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带领由北京、广东1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正式进驻疫情严重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尽可能多地救治患者、减轻已长期坚守的武汉医务人员压力,他当即提出接管患者病情最重、人数最多的两个病区。日夜连轴转,他体重暴减15斤,瘦得“脱了形”。但走进隔离病区,却又精神炯炯。

结合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症,张忠德与团队成员综合运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以及外治法和传统疗法,改善其发烧、咳嗽、气喘等主要症状,发挥1+1>2的效果,由此提高重症病例救治率,也降低了重症病例向危重症的转化及病亡率。

连续奋战73天,中西医协同作战的效果看得见。他们先后接管的5个病区里,共收治348名患者,307人都顺利出院。德叔的抗疫足迹遍布全国,带去了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协同抗疫理念。

2022年3月16日,他踏上第12次抗疫征途,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内地援港医疗队副领队,前往第五波疫情正在肆虐的香港。

这波疫情中,高峰时期连续多天每天有数万名患者确诊,部分老年患者离世。进入病区,张忠德一如既往地“细”,详细掌握每一个患者的症候特征,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再协助香港医管局完善诊疗方案、投入应用。

连续多日,中西医团队共同值班、巡房、诊疗,改善了患者的咳嗽、咽干、乏力等主要症状。各方努力下,香港确诊病例数、重症病人数、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模式得到香港医管局的认可,此次中医药援港抗疫也取得了六大突破。

德叔的脚步,从未停歇。同年10月底,广州海珠疫情暴发,11月初,他便带领曾奔赴全国各地抗疫的专家们进驻海珠抗疫。熬了多个通宵讨论,分析患者情况后,他们明确这一波疫情的核心病机是风热夹湿,并根据气候特点、人群体质,制定出了一整套以疏风清热化湿为主的中医药防控方案,极大缓解了患者发热、头痛、喉咙痛等症状。之后,德叔又驰援澳门指导抗疫。

14次出征,张忠德都深入隔离病区查房、制定诊疗方案、走访社区街道、督查改进措施、指导中药煎煮配送,开展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遵循中医“三因制宜”原则,针对地域特色、患者情况,他对症施药,累计救治患者数千例。

恒心:医学路上精益求精

2022年7月20日,张忠德当选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在与传染病病毒赛跑的路上,张忠德是“急先锋”,用药精准,疗效突出;在中医诊疗领域里,他也是“慢郎中”,望闻问切,气定神闲。

几年前,当儿子执意要学中医时,他缓缓劝诫:“年轻人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磨炼。前期一定要吃苦,要把基础慢慢打牢,就像工地,根基越牢,房屋坚固程度就越高。”

这么多年,他也是如此“慢慢”走来。

1988年,张忠德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有一次,为了守住一个重症患者,他扎在病房里几天几夜不回家。患者病情缓解时,他感受到巨大的喜悦,“那种开心,别人都不能理解”。

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他生活的大部分被考试、值夜班和查房填满。他不嫌琐碎、苦累,铆足劲学习。选定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后,1995年,张忠德来到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进修。

日复一日查房、会诊,课程强度大,堪称“魔鬼训练”。18个月后,他从钟南山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当时33岁的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积累,认为“40多岁做医生,才刚刚开始”。张忠德很笃定,做中医,不能急功近利。

他师从岭南医学代表医家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将二者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呼吸急危重症、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术理论和诊疗经验。

2021年7月,在驰援南京时,面对一名只有4个月大、高热不退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他制定出个性化诊疗方案,煎煮出20至50毫升的小剂量中药,再由患者家属分五六次缓缓喂下。终于,孩子成功退烧。

接诊一对气喘、血氧低,几乎需要插管的50多岁夫妇时,他和团队通过中西医一起查房,制以针对性中药汤剂、中成药给其服用。两天后,这对夫妇就稳定住了病情。

在张忠德看来,中医虽讲究“慢慢调理”,但也要跟得上时代。他重视科技的力量,认为中医要有所创新,中医水平站在前沿,跟得上现代医学,才能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他研发应用柴胡解毒方和扶正救肺方,将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28天病死率从21%下降到5%,获国内新药发明专利及国际PCT专利;他牵头实施我国首个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创新药物——“化湿败毒颗粒”3期临床研究,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现尿液蛋白质可以作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标志物……

不仅在全国抗疫主战场树起中医标杆,张忠德也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近三年来,他组织队员与美国、巴西、新西兰等国分享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100多场次,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智慧、中医经验。

善心:坚持“行医如行善”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旁,有一尊雪白的叶欣护士长雕像。基座上赫然书写着四个大字:大医精诚。

叶欣曾是张忠德抗击“非典”疫情的战友。彼时,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的张忠德,与护士长叶欣一同包揽了急危重患者的诊治工作,把家扎在医院里。抢救过程中,二人不幸感染,张忠德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而叶欣不幸牺牲了。

发烧、呼吸衰竭……德叔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遗书写好了压在枕头底下。康复后,他说,这天是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从今以后,要更善良、敢担当、知回报,用一生的时间完成战友叶欣未竟的事业。

2020年初抗疫,他许下承诺,要把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员们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到武汉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医院感染防护培训。进隔离病房前,他总是反复检查队员的防护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次,他做到了。

援鄂返穗后,张忠德来到叶欣的雕像前,对她说:“老战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我们医院参加援鄂的88名队员零感染,我把他们一个不少的、全都带回来了。”说完这句话,他忍不住在她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张忠德曾说,作为医生,医德是最重要的。医术只要勤恳好学,都会提升,但一个人只有有大德、有大爱,才有前景。

为方便患者,他的门诊挂号名额常常从25个加到60甚至70个,忙到下午两三点吃“午饭”是常事。不忍患者耽误治疗时间,他为有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亲自带需尽早入院治疗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已是“家常便饭”。

即使不坐诊时,德叔也随身带着处方纸,方便看病开药。“行。”“可以。”“没问题,我来!”这是他对患者说的最多的三句话。行医35年来,张忠德深受患者欢迎和爱戴,收到患者表扬信、感谢信数千封。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感同身受的他时刻将患者安危挂在心头,常常每天深入隔离病区长达10个小时,为患者逐个把脉问诊,开具中药处方。

他细致入微,教护理人员轻轻垫高吸氧困难患者的枕头以打开气道,教讲话喘不上气的患者换气技巧,用自己战胜“非典”的故事鼓励他们。病房里,德叔常竖起大拇指:“当年我也住进了隔离病房,我都挺过来了,你也一定可以!”

在回到“家门口”广州抗疫时,街坊们看到德叔在,心里就踏实。隔离病房里,有患者看到防护服上写着张忠德的名字,主动说“要吃德叔开的中药”。

一次次逆行出征,有人问张忠德:“你都已经死过一回了,这把年纪为什么还冒这个险?”张忠德回答说:“年纪大了,信仰不会变,病人在哪,我们中医人的战场就在哪!”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 电话:020-81887233
粤ICP备2000352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415号
Copyright © 2011 广东省中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医院服务号小程序

    医院服务号小程序

  • 医院服务号

    医院服务号

  • 公众号

    公众号

  • 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