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经常说自己“内分泌失调”了。到底什么是“内分泌失调”?女性更容易“内分泌失调”吗?
为什么会感觉“内分泌失调”?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内分泌”是什么。
“内分泌”是一个生理学名词;指人体组织中的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体液)中,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医学上把体内所有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构成的体液调节体系称为”内分泌系统”,它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内分泌疾病”指的是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比如常见的“甲亢”、“甲减”,就是甲状腺的功能异常、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或者产生不足引起的疾病。
“内分泌失调”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名词,当一个人感觉“内分泌失调”时可能确实存在“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的健康问题。
内分泌腺包括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卵巢、睾丸)、胰岛等多个器官组织。它们的个头很小,产生的各种激素仅以微克计,但在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繁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各种内分泌疾病男女都会出现,但由于女性特殊的“经带胎产”生理周期变化,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频繁,对内分泌功能异常更敏感。
哪些症状要警惕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有什么症状?这取决于哪个内分泌腺出了问题。如卵巢疾病会出现月经异常、不孕不育,甲状旁腺疾病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肾上腺疾病易引起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来说,女性出现以下情况应注意鉴别是否是内分泌疾病引起。
1.月经不调月经可以说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不仅卵巢疾病会引起月经紊乱,甲亢、甲减、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甚至糖尿病都会引起月经不调。当一直规律的月经周期突然乱了、妇科检查又没有特殊情况时,应该来内分泌科检查一下。
2.体重的过度增加或下降较短时间内体重快速下降,可能是甲亢、糖尿病引起。明显的肥胖则要排除库欣综合征等垂体或肾上腺疾病、以及甲减等问题。
3.皮肤异常反复难消的痤疮,皮肤异常的干燥、或出汗过多,色斑、色素沉着,部分情况确实与内分泌相关,如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出现皮肤改变。
4.焦虑急躁、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中常见的症状,甲亢、甲减、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易引起情绪改变,严重的还会出现幻听、惊恐发作等精神症状。
内分泌疾病是一大类复杂而隐匿的疾病,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综合临床表现与多种检查检验来确诊。
如何预防与保健?
大多数内分泌疾病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内分泌与“五脏”中的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养形骸;肾藏精、主生殖。结合中医养生理论,内分泌疾病的保健我们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多种激素分泌有自然的昼夜节律。如皮质醇水平半夜最低、凌晨升高,生长激素后半夜分泌最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正合了内分泌生理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则打乱了内分泌的正常节律,容易引起肥胖等问题,儿童则容易影响身高发育等。
2. 均衡营养,合理饮食很多女性为追求“美丽”尝试“戒糖”、“断碳”、“素食”等“时髦”的饮食方式,却不知道已为自己埋下了严重的健康隐患。当因为脱发、闭经、皮肤干燥、色斑求医时,才发现是因为“吃”造成了“内分泌失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是人体组织器官构成的基本物质,缺一不可。建议参考“中国营养膳食宝塔”,这是经济而易获得的健康饮食模式。
3. 适当运动有人会说,每天做家务、上班跑腿运动量也不少,还要“运动”吗?日常活动多为低强度体力活动,强度不足,且多为重复性局部动作。系统性运动可以均衡锻炼全身肌群,提升骨骼及肌肉强度、降低骨质疏松、肌肉劳损的风险,并且可以改善体态。运动还可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
4. 保持心情舒畅女性对慢性压力更敏感,长期压力及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激素分泌。中医认为“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有“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等说法。保持向上的态度、多与身边人沟通分享,积极对待日常各种问题,让情绪恰当疏泄,以减少“七情致病”。